浙江日报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浙江日报整版报道我市优质民办学校牵手公办 [复制链接]

1#

今日,浙江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《“空心”乡校重现生机瑞安民办名校牵手公办乡村小规模学校》,现予以全文转发。

△9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版面图

“真没选错学校!”新学期伊始,已在外辗转近10年,却特地把女儿送回老家农村学校读书的吴菲菲,兴奋地发了条朋友圈,并晒出自己和女儿在教室里的合影。

今年35岁的吴菲菲是瑞安芳庄乡人,为了孩子读书,本已落户瑞安市区。“今年女儿该上小学了,对口的公办小学不太好,民办小学的学费负担又太重。”吴菲菲说。正当一家人纠结之时,老家的表哥告诉她:瑞安的民办名校新纪元学校在芳庄乡开了分校,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。

有点难以置信的吴菲菲,专程赶回老家一探究竟。“校园环境很好,宿舍还有空调,早就不是我当年上学时的破败样子。而且老师年轻,普通话也标准。”惊喜之余,她决定送女儿回芳庄乡上学。如今已经开学一个月,周末全家人听着女儿分享在学校的开心点滴,心里特别踏实。

实际上,自从民办名校“牵手”乡村小规模学校之后,像吴菲菲一样为了孩子求学而“回流”芳庄乡的村民越来越多。一度仅能招到两名新生的芳庄乡学校,又逐渐恢复多年前的生机勃勃。

作为一所“空心化”学校,芳庄乡学校如何实现“蝶变”?我省其他地市在小规模学校转型方面又有怎样的探索?近日,本报记者分赴我省多地,试图破解小规模学校的成长之路——

公办民办手拉手

“空心学校”焕生机

瑞安市芳庄乡地处高山,离瑞安市区43公里。从兴盛到衰败再到蜕变,陈旭剑是芳庄乡学校一路走来的见证者。年,陈旭剑便在芳庄乡学校执教,年成为芳庄乡学校校长,现在是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芳庄校区的公办法人。

“从前,这里是瑞安的人口大乡,单一个中心校就有多名学生。”陈旭剑告诉记者,在年前,芳庄乡共有33所学校,芳庄乡学校是其中一所;年起,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,各地逐步撤并农村原有的中小学,最终芳庄乡只保留了芳庄乡学校。

学校合并,教师编制没有增加,连续10年没有新老师进来,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四五十岁,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。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年轻劳动力外流,芳庄乡学校的生源数量每年都在“断崖式下降”。陈旭剑说,生源骤减,教师队伍“老龄化”严重,成了芳庄乡学校多年难以破解的难题。据统计,芳庄乡每年各年级段的适龄学生约多人,但来芳庄乡学校报到的孩子越来越少。年该校新年级段只招收到9名学生,年招到3名学生,年更是仅招到两名学生,学校面临停招的窘境。

多年囿于困境,陈旭剑不是没想过办法——编制满了,便临时聘用年轻教师。年至年,芳庄乡学校陆续临聘了8名年轻教师。然而,工资低、环境差,只有毫无教学经验的应届大学生肯来。“他们边教边考编,考上编制就走了。”陈旭剑无奈地说。

年,作为从芳庄乡走出去的乡贤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校长叶绍胜冒出一个新点子。“何不由新纪元托管芳庄乡学校,通过*府购买服务,由新纪元来派遣管理团队和师资?”彼时的新纪元已是当地一所颇有口碑的民办寄宿学校。但这个一度让众人看到希望的办法,最终卡在“*策不适宜”的关口上。

转机出现在年。当年,我省出台各类扶持民办学校的办法,民办学校由此具备了托管公办学校的条件。此时,芳庄乡学校原本的老教师也基本退休了。叶绍胜两年前的建议,又被瑞安市教育局提上议程。

按照新办法:芳庄乡学校改名为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芳庄校区,仍为公办性质,新纪元学校派遣管理团队、师资入驻芳庄乡学校。瑞安市教育局以19名学生配比1名教师的比例,折算成本经费,给予芳庄校区*策补贴。两校自此紧密“捆绑”,共谋发展。

改造校园环境,成为打造新纪元芳庄校区首要的任务。与此同时,叶绍胜为分配两校师资力量,连开多场会议。“我们决定,教师派驻周期为3年,自愿报名去芳庒乡的普通教师年均收入增加3万元,管理干部增加5万元,集团评级评优获得优先权。”叶绍胜说,报名也有门槛,如必须是有教学经验且带过毕业班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等课程的骨干教师。音乐、体育、美术教师则通过两校区共享的方式来减少成本。

“普通学生在瑞安市区读新纪元一年需要3万的学费,而在芳庄校区,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学费全免。由于山区留守儿童多,学校实行寄宿制,每班配备一名生活老师。”陈旭剑说,年秋季开学,芳庄校区共招收到90名适龄儿童,实现从“2”到“90”的飞跃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在一年级段上学期期末测试中,芳庄校区期末平均分已与新纪元其他校区持平。

△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芳庄校区举行升旗仪式

*嘉俊是芳庄乡校区19名六年级学生中的一员。他告诉记者,前几年,教室里的白墙总掉漆,桌椅也摇晃不稳,不断有同学转学。“现在不仅校园焕然一新,班里还来了上课很幽默的新老师,又带我们一起准备六一晚会,大家都特别开心。”*嘉俊说。

记者了解到,年,芳庄乡户口回流达到了多户,其中多数人的孩子即将达到义务教育学龄。这学期,已有名学生入读芳庒乡校区一年级和幼儿园。林学娟是回流人口中的一员。她笑称,自己是跟着孩子回家。“要是让孩子在城里读书,一家人几乎要倾尽所有。现在老家的学校变好了,解决了大烦恼。”林学娟说,留在老家后,她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。原来,为了让村民回得来,也能留得下。近年来,芳庄乡村企联合建立了峡谷漂流基地、民宿、农家乐等,同时还与周边镇联合,引进节庆用品来料加工。随着优质教育资源“牵手”乡村,回流的村民也正让芳庄乡焕发出新生机。

规模虽小作用大

多方探索强筋骨

芳庄乡学校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代表。“我们把在校生数量少于人的学校统称为小规模学校,目前全省还有多所小规模学校、教学点。这些小规模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切实的民生需求,是义务教育的‘神经末梢’。”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方红峰告诉记者,小规模学校形成背后有多种原因,城市化进程是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
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年浙江省城市化率为70%,而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城镇化率要再高20%。“也就是说,有不少家里具备条件的农村家长专门将孩子送去城镇、县城学校就学。”方红峰说,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教育的短板,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温州教育局早在年就启动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专题调研。调研发现:乡村学校布局未能及时根据形势发展统筹规划,该撤并的没有撤并,需要保留的又没有重点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