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日报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太可惜这所全国知名大学在金华被解散,其 [复制链接]

1#

太可惜!这所全国知名大学在金华被解散,其院系并入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。你知道是哪所大学吗?金华高楼迷带你回眸金华,回忆金华的老历史。

年11月,正值抗日战争第二年,沿海不少城市沦陷。为顾及战地青年求学,浙江省国民政府筹建“省立浙江战时大学”,年5月,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陈其美(字英士),校名更改为“浙江省立英士大学”,10月份在丽水正式开学。

英士大学原本设想在丽水长期办下去,但随后浙赣战役的爆发打碎了梦想,战火逼近丽水,英士大学不得不辗转南迁,开始了颠沛流离生活。年6月,英士大学工学院及医学院部分师生步行3天抵达泰顺,在司前和里光设立分部。年3月,国立东南联合大学(上海沦陷区高校撤离后在福建联合组建的大学)并入英士大学,英士大学由省立升格为国立,成为民国36所国立大学之一。并将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,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(之后成为天津大学的前身)

年,丽水沦陷。英士大学决定全部迁至泰顺。校长杜佐周率领总部师生,徒步多公里山路抵达泰顺县司前。至此,这座交通闭塞、深处群山峻岭的司前畲族小镇,成为抗战时期整个浙江乃至东南沿海的大学教育中心。

抗战胜利后,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,迄今为止,英士大学是金华历史上存在过的唯一一所现代国立大学。它在金华存在了3年多时间,在解放前,全国只有30多所国立大学,金华就占据一席之地。当年,它与浙江大学齐名,是浙江省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之一(省内另有一所美国教会办的私立之江大学)。它曾让民国时期的金华教育走在全国前列。

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英士大学非常重视。《竺可桢日记》中提到了英士大学,大意是:国民政府对英士大学的经费支持,就连浙大都远远比不上。

英士大学在金华时,无论是学院、专业设置还是师资力量,都可媲美浙江大学。历史学家何炳松曾任英士大学校长,画家潘天寿、医学家王季午、楚辞学家姜亮夫、音乐家程懋筠,都曾在国立英士大学任教。

档案显示,年至年为国立大学时期,一度曾将工学院划出,增设法学院,后将医学院迁到杭州,成为浙江医科大学的办学基础,工学院仍划归,又增设文理学院。至年,共设法、农、工、文理等四学院,成为系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。

英士大学人才辈出,短短10年间,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四位两院院士。陈清如,矿物加工学科专家,~年在国立英士大学就读;刘大钧,中国工程院院士,作物遗传育种学家,年考上国立英士大学;王元,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年考入国立英士大学,年随英士大学转入浙江大学;张嗣瀛,中国科学院院士,自动控制专家,年任国立英士大学助教,年转入东北大学。显而易见,四位院士无一例外都在金华学习过、工作过。

数学家王元在《大学生涯追忆》一文中写道:“年秋,我进入位于浙江省金华的英士大学数学系,弟弟王克进了物理系……离开南京,到了乡村式的小城市金华,这是一个很清静的地方,除了读书与温习功课外,没有什么娱乐。天热时,可以去小河游泳。我们的宿舍门口有一个粽子店,卖火腿粽子与豆沙粽子,我们常去光顾。”

国立英士大学的历任校长分别是:许绍棣、吴南轩、杜佐周、何炳松、周尚、杨公达、汤吉禾、邓传楷。杜佐周定下“大刚中正”四字校训。而且,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的决议,金华被确定为英士大学的永久校址。

年8月25日,由于校名是纪念陈英士,囿于极左时势,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。年,在初步的大学院校调整计划内,英士大学遭裁撤废校,部分科系并入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。

英士大学在泰顺度过3年时间,泰顺建立起了英士大学纪念馆。

到,英士大学在金华也在金华存续了3年时间,期待金华也能收集相关史料,建立英士大学纪念馆等载体,丰富金华作为东南抗战名城以及江南小邹鲁、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